编者按:夏日时分,日照大地,长空如洗,草原辽阔,从高山至草原,沿沃野至河畔,内蒙古大地洒满了大自然的颜色,生机勃发。6月5日-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让内蒙古税务系统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珍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区税务系统上下引发强烈反响。
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体现了民族大爱。税务部门将传承好、弘扬好这份爱与担当,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服务少数民族纳税人缴费人的主动性和精准度,在增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发挥税务智慧。”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乌兰察布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海涛表示。
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阿拉善右旗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维慧也表示:“阿拉善右旗地处祖国西北边疆,有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等11个民族聚居。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阿拉善右旗税务局将继续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排头兵、力行者,让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之花在祖国北部边疆的大漠深处常开长盛!”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倍感欣慰:“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总书记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为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内蒙古税务部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将原有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松散耕种转变为农民集体经济创收,合作社市场化经营,并引进现代农机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升级产品加工包装,主推绿色有机无公害稻米品牌,逐步形成了“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现代稻米产业。
2022年9月1日,兴安盟税务部门助力扎赉特旗五家子村合作社的旱地大米正式上线京东“穗来邦”助农旗舰店销售,为帮扶村农产品销售打通渠道。
据了解,“穗来邦”助农旗舰店是由国家税务总局党建工作局独家授权京东集团搭建经营,专门为税务系统帮扶村销售农副产品建立的销售平台,年销售额达800万元。扎赉特旗五家子村的旱稻大米上线京东超市仅半个月,销量就达到1.5万斤,销售收入8.7万元。
“2022年,我们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党委制定的乡村振兴帮扶计划,把产业发展、绿色发展放在首位,联合当地龙头企业,注册‘蒙粮鑫’大米商标,发展当地特色蘑菇、木耳产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增加农产品销售170多万元,农民兄弟人均收入持续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三级调研员、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人称“大米书记”的王涛自豪地说:“接下来,我们将在延长产业链和农产品保存期、提升产品附加值上花大力气,在满足需求多样化、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上下真功夫,确保农民兄弟稳得住、能致富,看得见发展、守得住民心、留得住乡愁!”
在此基础上,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汇聚各方力量,有效利用各类平台积极为乡村振兴谋智出策,搭建了“税务+合作社+企业+电商”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乡亲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脱贫摘帽”,更是铺就了一条以此为起点、以税务力量不断推助的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之路。